by:Megumi
每當一結束旅行,總會馬上著手整理行李箱裡的伴手禮,除了是避免家人誤拆、誤食之外,也是為了收納處理方便...
大體來說,要至少先分成以下四類:
第一類,屬於基本公關。此類通常基於職場禮儀,秉持俗又大碗為原則,以餅乾糖果之類為大宗,輕巧且單一份量多為優先考量,屬於佔行李箱空間大的麻煩物品(因為餅乾包裝盒都挺大);
第二類,屬於人情世故。此類多致送親朋好友、長輩尊者,以具有地方感、特殊性為代表,多以輕巧具手感為主,屬於單一品項最大數量的一類(例如10個御守);
第三類,屬於家庭買物。通常種類最繁瑣,採買難度也最高,舉凡奈良漬、味增、大吟釀、維他命以至ユニクロ各款衣褲通通可能出現,屬於最容易導致我的行李箱超重的可怕地雷;
最後一類,當然是個人留念之用,比例佔總行李的最低值,內容最怪異最難以理解。
這類的內容因為千奇百怪,從手編竹簍、木片雕刻到藍染布片,甚至花器都可能出現,是最容易被家人數落為什麼又做奇怪消費的一類。
話說此人還曾千里迢迢在海外撿過毬果、樹枝、椰子皮回家,導致家人對這「怪孩子」行逕更是不能理解了,直說乾脆去環保署上班算了!以前在南台灣唸書工作那10年,老熱衷於四處撿五斗櫃、抽屜、木椅、木料回去租住的合院去漆、改裝。回台北終於比較正常一點(終於比較像台北小姐?),總算不會再騎腳踏車去到處撿拾人家不要的廢棄家具,或搬農具回住所改裝,也不會搬桌子坐到田中賞月,半夜跑去圳邊泡腳喝酒,豈料...此人這下子竟然是拾荒到海外去了...(咳咳)
唉唷!這也是一種出國比賽嘛!
右圖,就是做為印證第四類的近期消費舉例:
今年大暑跑去直島的「地中美術館」時買了要價不斐的迷你花器,在包裝文宣寫著...
「這是為綻放在路側的野花所設計的小型花器,
請您將路邊的無名小花摘回家,
在心情因為小花而開朗之餘,
也使房間洋溢著自然的芬芳!」
這讓我想高唱那首
「...有句話兒要交待,
雖然已經是百花開,
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
唉唷!
既然日本人都費心設計了這麼可愛的玩意兒,這花器還曾拿下過德國「ドイツiF 賞」(德國IF設計獎)
、日
本工業設計協會的「グッドデザイン賞」
(Good Design獎)
,豈有不馬上購入,然後開始哼起杜秋娘的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的理由勒?(←此人真是滿嘴歪理,小朋友請愛護自然、對環境良善,千萬不要學啥折花唷!)
其實造訪地中美術館時,買了兩本書、明信片,還有這花器。
但這花器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時間,就讓我掏出鈔票,立刻拿了一個綠色花器(因為下段通常會做收葉,綠色比較不顯色),反倒那些有關介紹美術館建築、藝術品介紹書,只是為了蒐集資料而覺得有消費的必要。說到這個,諭吉諭吉你實在最近好貴啊!貴到一貧如洗的我,完全不敢踏出台灣海峽...這可愛的花器,其實是被陳列在地中美術館的賣店角落,而非中間賣書籍的重點區(因為這花器確實不是地中美術館的直接周邊品,而是美術館的代售品),但這直徑只有7公分的小小花器,卻讓我在第一秒就想到「茶花」(ちゃばな)
,還有「文人四藝」。
說到文人四藝,大家想到的,想必是琴棋書畫。不過在宋代的文人四藝,其實是「花、香、茶、畫」。花,自然是指花藝;香,是指焚香;茶,自是茶藝;畫,便是畫作了。我們當然不是生活在千百年前的古人,但書房卻是從古至今都伴隨著時代演進的改變之下,所殘留的不變。
無論日本或中國的花藝世界,「茶花」都是做為文人空間的風雅花材,日本會將茶花做為茶室的茶花(這裡所指的「茶花」並不只限於茶花這種花;而是泛指在茶室內所插作的花),將之插置於茶室的「床之間」裡,與茶室這個充滿了儀式的空間對話。
因為,在季節的各種轉換當中,花可說是做為體現自然界變化的香氣、色彩、姿態的媒介,這樣來自於自然所透露的「對話」,也正是花道創作之所以迷人的所在。而茶花在中國,也是時常出現在文人書房裡的花材之一,因為無論茶室或書房在「花」的挑選,都有個共通原則,就是不強勢、不豔麗、不濃郁,以免太過搶眼奪目的姿態或香氣撩人,而干擾了人與空間、人與花的對話,其實這是非常有趣的茶室(及書房)與花作之間的特色。
而這小小的花器,就迷你地跟古人欣賞茶花的尺度相同!
茶花的賞花距離,通常被放置於書房的方几或桌側,讓人一個手肘欣賞茶花的姿態。無論電腦桌多小,我們也能以這樣「一個手肘」的近距離,與自然對話,欣賞自然,也放鬆心情。
一成不變的生活,是否總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消逝而去?處在不是被罵就是罵人的習以為常裡,有沒有種自己對生活越來越怨懟的低落?一朵小花,或許未必能為沈重的生活,找尋到死水之外的活泉,但卻能讓心情小小得到抒解,讓堆滿資料與卷宗的辦公桌,悄悄圍繞清新的綠意唷!
不知道大家在打開行李箱之後,帶回了哪些有趣的私房紀念物?
旅行的美好,也許不一定牽繫在千金萬金的支出,那些回憶與發酵才是無價,無論是送出的禮物或者購買的物品花費,自然都比不上旅行所體會與沈澱的過程來的重要,尤其隨著年紀漸長之後,帶家人去旅行的意義,反而比起自己寺處遊山玩水還要來得更可貴了。誰說,旅行只是花錢享受的方式呢?我總覺得,透過旅行的出走,反而是讓人留下更多、找回更多的一種另類投資。
下回,再來繼續跟大家聊聊其他有趣的紀念物唷...
覺得很漂亮~
MOMO
版主回覆:(11/13/2010 05:25:37 PM)
MOMO:
那杯墊是真的很美麗~
重點是茶寮都路里很貴又美味
而我一想到不知何時才能再去京都
就會很想落淚啊...
話說之前去北一梢子,我不只買了醬油罐和清酒瓶回來
還扛了兩組對杯和餐具給朋友當結婚禮物勒!!(只是打包時,很想揍扁自己...)
(這種琉璃製品真的是我的心頭好啊!!)
版主回覆:(11/13/2010 04:46:03 PM)
irene
小樽那邊買的玻璃品通常得隨身照顧吧?
打包時會真的暗嘆「拿石頭砸自己腳」...
(送禮自用兩相宜啊!)
買到後來我娘都說:你別再買御守啦! 這次還有沒去過的廟嗎!?"
但好像稱不上私房喔!
哈哈哈~
MOMO
版主回覆:(11/13/2010 05:25:46 PM)
MOMO
真是心有靈犀ㄟ
我今晚才剛拍完御守團體照
給同事喇, 給家人喇, 給朋友喇, 給長輩喇...
買給自己的永遠是最少的 (倒)
其實啊
金錢是其次
心意才最重要
年頭時去北海道
我送了一個喝完牛奶的玻璃瓶給朋友 (因朋友最愛收集玻璃產品)
雖然是不花錢
但這是送給她最好的手信
另一朋友很愛蜜瓜
我就買了一大包蜜瓜啫喱回來
只是在回程時發現每件東西都要小心放好就想咬人....
版主回覆:(11/13/2010 05:25:52 PM)
小朦:
我也都買給自己最少,
因為總覺得旅行的過程才是最寶貴的,
很多心情與故事的累積,
得在被抽離座標之後,
才能擾動新的活水...
我想,
牛奶瓶就算喝光了,
那滋味與溫度會一直留在妳心裡。
日本永遠是我的第二故里(我是在東京出生的)
版主回覆:(11/15/2010 01:25:26 PM)
elsa:
說到音樂盒,我也買了不少。
有一年去北陸的黑壁街道(滋賀),
買玻璃音樂盒後,又看到トトロ陶瓷+彩色玻璃音樂盒,
結果那趟帶了兩個音樂盒給妹妹,
真的也是很難照顧的精細品...
後來トトロ音樂盒殘障了,
因為在我家跌倒2次...
結果可愛的妹妹メイ斷了手、
3隻龍貓有2隻斷了耳,
之可怕...阿彌陀佛!
音樂盒果然還是得住在玻璃櫃裡啊!囧
我家老爸,也會說和歌山是他的家鄉,
因他在那裡的溫泉飯店工作了幾年,
不時還想起過去在日本生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