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by:Megumi

說到「掛川」,我想應該有不少人出現「?」吧?
但若搬出日本最大的綠茶產地,可能您在腦海浮現的符號,馬上換成「!」啦!


掛川,念做「かけがわ」(「掛」念Kake、「川」念gawa),位於牧之原台地的西側,東海地方的中心位置,無論從名古屋或東京都可搭乘JR來到此地,交通都相當便利。這回來到掛川,由於停留時間有限,加上天公不作美,所以散步的時間與便利性也相對受到影響。儘管如此,散步對於旅行來說,還是一件不能放棄的必要體驗。


離開掛川車站之後,沿著掛川站前的路口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二宮金次郎之像」,這雕像雖然看來平凡無奇,也不特別顯眼,卻是對於掛川人而言,相當重要的精神象徵。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に のみ や そん とく),出生於武家財政疲乏之時。當時日本各地多有災荒、餓民出現,在尊德小時候就面臨了家道因天災而中落的命運,從幼年就過著砍柴、做草鞋、搓草繩的艱苦生活,清苦卻孝順的名聲蔚為知名。

其後,尊德以搓草繩的收益買了土地,並開始習字、學數與農業技術,且受到小田原藩的起用,便在地方積極推行「教化政策」,教導農民節約勤勉,此舉不但成功振興地方,更陸續成功挽救了好幾個農村的經濟困頓,而成幕臣。

這尊以二宮尊德小時的「二宮金次郎」形象安置於掛川車站前的雕像,其實背後所訴說的,正是二宮思想對於掛川的重要性。

在掛川市,二宮的弟子岡田佐平治開設「遠江國報德社」推展二宮思想,也就是後來「大日本報德社」的前身。岡田所推動的思想,正式在農村復興運動所推展與實踐的「報德思想」,發展迄今已在日本各地都有報德社分社,主要的思想精神在於「至誠・勤勞・分度・推讓」這四點,此精神更影響許多掛川市民,成為掛川市民後來大力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基石。


究竟報德思想如何影響掛川市民呢?就有待之後再來跟大家分享~

 

離開二宮金次郎之像,穿過掛川站前路口就是254號縣道了。

雨中的掛川,靜靜地不發一語,只有低頭整理街道的老人家穿梭在街上,忙碌地將被雨水所打落的紛亂恢復原狀--而那往昔曾經風光無限的掛川城城下町,如今只是慵懶地趴臥在雨中,一派清閒自若。

在254縣道兩側,分佈著各種行業的店家,在散步路過時探去,發現盡是各自神態自在地,從容地忙碌於生活間,這天正是星期五的早晨,不知是大家早就去上班或因為下雨的緣故,縣道雖然被天公給濡濕了,卻出奇地非常適合亂走亂拍,無論街道上所妝點的公共藝術、店家門面、各式花草等等,都讓人一點都不想加快腳步,從這雨裡脫身。

雖然前一晚曾在附近漫步遊走,但一覺醒來的掛川在此時卻慵懶地讓人感覺恍如南坷一夢。如果不是仍依稀記得昨晚的輪廓,我還真以為那些在街上走動的熱鬧人影、嘻笑的人聲是狐狸化身與惡作劇了。那些杯觥交錯、紅男綠女啊...如今只剩下乾淨的街道,獨自在雨裡洗去昨夜的宿醉了。

 

繼續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連雀西」,這名字叫人忍不住莞爾一笑。

「連雀」原來是一種鳥的名字,這種屬於渡鳥的雀,長的就好像是古時商行用來背物的工具「連尺」般,在江戶時代的城下町裡,便有著讓人得以卸下連尺暫時歇腳的地方,這樣的區域後來自然而然地發展出諸如「連尺」、「連雀」甚或「連尺町」、「連雀通」等等地名。

而如今的掛川,自然已經無法還原到江戶時代的光景,也瞧不見往昔這曾為東海53次之一的「掛川宿」模樣,只有這地名依舊讓人覺得充滿無限畫面,在台灣也有許多這類充滿畫面與趣味的街道名,散步其間總是讓人覺得格外有趣。

 

站在這連雀西的紅綠燈口,不由得又停下步伐,來回張望好一會兒。

首先吸引目光的,是在路口所繪製的「東海道大祭繪卷」,方臉的掛川獅子舞跟台灣的圓臉獅很不相同,這擁有百年歷史的大祭更是掛川的代表性祭典之一,「仁藤大獅」如今在非祭典期間都乖乖的趴在家裡休息,重量達300公斤的它,平常可不隨便露臉,不是因為生性害羞,而是因為體重太重了,畢竟它可是「日本第一大舞獅」...光是耳朵都超過1公尺的仁藤大獅,因為太有份量與重量,平常不隨便出門,只在祭典時由80位男性扛出門,威風的勒!

因為無緣參加這三年一度的盛會,看看這舞獅壁畫倒也稍微可彌補與想像大祭的活動盛況,可愛的大獅下回請等等我與你相會啊!另外,掛川市的社區營造團體辦公室,就在這壁畫的轉角處,木牌子上頭其實還寫著社區營造之會,所以如果您對掛川的社區營造有興趣,也不妨勇敢走進辦公室,與推動地方公共事務的人員交流一番,在這裡服務的工作幹部們,都非常健談而熱情。

 

接下來,站在路口繼續往兩側探看,左右的37號縣道,正是過去「塩之道」所在地點。

全日本有三條主要的「塩之道」,而東海道地區所在之處稱為「秋葉街道」,由牧之原的相良為起點,一路穿越掛川繼續往新潟県糸魚川市而去,因此掛川周邊直到現在仍於37縣道周圍留有好幾處的「塩之道」遺跡或設施等等,光是在市區周邊就分佈有超過10處,非常適合慢慢走、徐徐逛。

塩之道,並不只作為運輸塩而已,所扮演的還有對於山海物產的交換輸送角色,所以也是作為各類物資內送與外遞的重要管道,非常有歷史價值,目前在日本還留有相關殘跡可搖想當年。如今,當然已經沒有塩貨與商人的蹤影,但掛川的葛布、和服短襪、下坂鍛治(刀具)卻還留有些許能夠叫人體會況味的畫面,在掛川市區還有好幾家葛布工藝店,也非常好逛,這種典雅的布料無論作為生活小物或收藏都有特殊的內斂氣質。

 
才告別如今已不再有旅人往返於此的塩之道,前方的建築就吸引了目光。 


前面曾經說到,掛川有掛川城與其周邊的城下町,所以在這條直通往掛川城的道路上其實還留有不少保有黑瓦白牆的城下町風格建築,也有些建築是非傳統的新建案,卻也還原了過去的建築風格,使得這條街道在整體風格上還算頗趨一致,沒有什麼風格特殊或刺眼的奇怪建築物出現。

這棟白色建築物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那天第一眼看見它時,內心立刻直覺「這應該是幼稚園吧?」這麼多可愛的圖畫,畫在白牆上倒也沒有違和感,反而有種說不出的生趣。

等到走近了看,才發現這原來並不是幼稚園,而是提供給身心障礙市民的手作品販售處,樸實可愛的作品與這建築帶給人的會心一笑,同樣帶有療癒人心的效果。可惜當天出門散步的時間還早,上午八點多還沒有開門點燈,只得在窗外探看一番之後就離開了。

 

這條景觀和諧的街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把人帶到掛川城前的護城河。

因為前幾天才剛逢4號颱風來襲,護城河的水非常湍急而污濁,但在兩側護岸種滿的百合卻叫人讚嘆聲不斷!根據當地人告知,這是市政府在四、五年前所種下的美觀植物,雖然美的像是插上去的假花,其實卻是真正的百合花唷!雖然因為距離而無法聞到太清晰的香味,光是眺望這沿著護岸所種植的美麗花道,就已經湧上滿滿的幸福感。

另一個用心之處,在於跨過護城河的橋面,扶手都是以金屬材質外包木料,不但確保公共使用的安全,也延長木料的使用壽命,只要妥善維護就能巧妙規避了醜陋與脆弱兩大問題,從這細緻之處就能發現掛川市役所的匠心巧意。

 

往前幾步路,就能清楚地仰望掛川城。

當年,掛川宿由城主山內一豐開始進行整備後,修建由朝比奈泰煕所建的掛川城,並興建城下町,創造掛川的繁榮風景,在山內之後接掌掛川城的德川家大名,也對於掛川的政治、經濟都經營有加,使得掛川在遠州地區(或稱遠江,就是現在的靜岡縣西半部)始終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儘管掛川城在1871年(明治4年)廢城,所留下來的存跡諸如二之丸御殿、太鼓櫓、石垣、土壘及堀(部份)卻都還能讓人感受過往風華,尤其是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二之丸御殿,更是不容錯過。此外,掛川城的木造天守閣,也是日本第一座修復的木造天守閣,內部非常有參觀價值,更不能錯過的是掛川城內的「井」,故事可有趣了!

眺望完充滿各種歷史故事的掛川城之後,往前走又是一片美麗風景。




越過掛川城,沒多久就能看到一座美麗的建築,這座典雅又和風的建築,充滿了人文之氣。

您猜到了嗎?這棟建築物正是掛川市的公共建築,市立中央圖書館。這棟圖書館建築是由日本的日建建設所設計,於2001年竣工,由外觀就可一目了然的平頂建築,設計了集中式的開架閱覽區,透過以「光」作為迴廊的主動線,搭配各區圈圈狀的規劃,讓就算是第一次來到這座圖書館的市民也能輕鬆享受閱讀的樂趣,不用擔心自己跟這座圖書館不熟。

至於為什麼設計成和式風格呢?
據說,這是源自於這個案子是以「市民的書齋」為出發理念,所以也就這麼把「書齋」給放在這裡了。閱讀的幸福,如果能舒舒服服地在這等空間裡享受,那浸淫於文字的幸福感,想必更為倍增吧?

  
 
在圖書館前,還有一座水池,水池裡的魚、龜,也跟這座城市同樣地以自己的節奏度日。

順著水池往內走去,毗鄰的便是堪稱「報德總部」的空間了,在這裡有報德圖書館、大日本報德社本部、仰德學寮、大日本報德社大講堂等空間,完整呈現報德思想從思想教育扎根到社會推廣的過程,雖然報德圖書館未開放、仰德學寮也正值修復,光是站在報德社本部都能讓人感受到「道德與經濟」的思想,對於掛川市民以至更多日本人的思想影響。

 
  

站在道德門與經濟門前,除了想起「沒有道德的經濟是罪惡、沒有經濟的道德是空話」這句致理名言之外,還有當地社區營造工作者在前一天所聊起的「家規」...

依稀記得他是這樣說的:從小父親就教育家裡的每個孩子,要勤勉、真誠,尤其是對於物資與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更要隨時保持著「三分思想」,自己一分、孩子一分、他者一分。

所給予他者的,就是對於「公」的參與,無論多或少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能力所及參與社會關照。其實當地在相關保存運動上,確實也推動了孩子也能參與的零錢贊助,只要將自己的零時隨時丟在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設施的捐款箱內,就能隨時隨地為自己所在的生活城市儲備所需的基金。

不由得說,這樣的報德思想著實是令人感動又羨慕的,這比什麼「新生活運動」都還要來得影響人一輩子。掛川人,以家戶捐款的行動成功讓JR在此設置了車站,更在經年後,同樣以家戶捐款及在地募款的行動成功變更JR的改建設季圖,保住了木造站體。甚至,在掛川還有木造建築保存維護團體,以志願參與的方式關注著這座城市的歷史環境...

每一個人的成就,莫不都是由小開始養成,城市的美好,不也是如此?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白晝的說法或許太過煽情。

然而,我卻在深夜的小酒吧也得到印證,無論老闆或酒客都神色自若地聊起對於「報德」的稀鬆平常,那種習以為常的日常、漫不經心的理所當然,反而讓外來者受到衝擊,而又感到些許羞愧。

沒有一座城市,能動不動就能由市民拿出集體捐款做公共事務,不是累積十萬百萬,而是千萬億元的驚人數字。那種向心與自發的愛,在掛川市達到了「家戶參與」(軒)的規格,這種以自己的城市為驕傲、為自己的城市奉獻的習慣,讓人一點都習慣不來,實在太特別了。


腦海裡,突然想起了被稱為「日本版達文西密碼」的萬城目學所著小說プリンセス・トヨトミ》(豐臣公主)。

プリンセス・トヨトミ裡,所有表面屬於日本國國民的大阪人,其實都是大阪國的國民,在國家所不知道的地方,他們以特殊的方式彼此相連相繫,過著不同於日本其他各地的生活與精神信仰,看似日常的生活背後卻是只要大阪國國王一號召就會全國動員的地下國度。

啊!是吧?我想我一定是來到了真實版的遠州國?

金次郎,你該不會就是國王吧?

 


---------------------------------------------

01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靜岡 掛川
    全站熱搜

    Meg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