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Megumi
無名小站,在2005年開站。
在無名之前,是2000年開始的明日報,而時間軸若再往前推,應該算是1997年左右開始的奇摩家族吧?在那個還沒有無名小站、更沒有「部落客」的年代,無論是想寫、要寫、愛寫的人,每個人總不外乎就是這樣一路跳轉,遊走在各種網路平台。
寫小說、寫散文、寫日本旅行的各種東西,不用想著怎樣轉化成觀光客的角度或文句,或許不夠通俗有趣,回頭重新看待當時寫的文章、當時看的日本,卻也是一種透過「寫字」去閱讀往日時光的方式。最近因為被問到「#第一次到日本是去哪裡」而想起15年前初次造訪日本時,前往的山梨、福島等地,尤其是大内宿、三島町後所寫下的文章~
---
...(前略)伴隨經濟發展的腳步,人類對土地由「敬天愛地」轉向「如何控制」、「如何再開發」思維後,以人為天的思維,每每在各種天災出現時越顯緊繃,彷彿一道滿弓的弦,稍有不慎便招來大自然遠在人類意料之外的反噬。
由身處溫暖氣候的台灣人眼中看來,福島縣西側的三島町無疑是一處條件嚴峻的生存環境,真要談什麼「再造」、「再發展」,恐怕也只是難如登天。
豪雪地帶的三島町居民,在每年12月到3月之間都形同過著閉關生活、面對冬季積雪超過2m以上的環境,不僅得與豪雪共存、產業運轉週期短(幾乎相當於休一季),物資更是不若平地城市來得優渥,非常嚴苛。
然而,三島町的居民卻自有另一個看法。
不同於我們眼中的「#一無所有」,當地人說及12月到3月的閉關生活,反倒回應「這是為春天做準備的時候」。
對當地居民而言,在大地休養生息中的空窗期,正是準備、整理來年春耕所需的農具、以當地山葡萄藤做器物編織、以自產作物製作醃製品的時期,是與其他8個月的勞務生活區隔的另一種生活,所以從來不是自視受限於一無所有的嚴冬困境,反倒是「#用來做有意義的事」的閉關期,從而成為 #日本推動生活工藝運動的發軔地。
做有意義的事,這樣看似簡單的幾個字,連在凡事講求效率與效益的都會生活都未必得以被充分實踐,在三島町卻是一件被認為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後略)
---
15年前造訪的大内宿、三島町、喜多方等地,如今不僅在観光發展上走上不同道路,那時幾乎沒有外國人到訪的聚落,現在也已是五湖四海,不是打開電視看到大内宿的節目介紹,便是身邊又有朋友造訪福島的大内宿、喜多方、只見線或其他古城。
回想初踏上日本時,真的就只是為了瞭解北國如何推動成功經驗、走過失敗歷程,透過走訪去看見、去瞭解,成為借鏡。
從保存歷史環境、推動地方產業、在地資源整合、工藝技藝保存、區域法令推動、地域振興對策...邊旅行的同時,也是做功課的同時。
內容活潑點的走訪地,頂多就是去看水木茂大道,但問出口的卻也是「#公部門抑注的金額與民間配比?#漫畫家對於智慧權開放授權的實施程序?#街道裝置的在地認養或維護機制如何落實?」這類對於観光客而言,看來並不有趣的提問。
如今,儘管脫離了研究角度的身份,卻也因為角色及身份的改變,又增加了從観光產業視野的各種觀察、旅遊商品企劃討論,也是來自於踏上日本旅行這件事,意外增加的新學習領域,倒是別有一番前進樂趣。
而旅行,還在繼續。
學習也是。
---
#たびの車窓から
#從旅行的車窗眺望
#與日本初會的回憶
20170701
(照片為福島縣三島町遠眺只見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