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Megumi
說到「浮世繪」這三個字,您一定曾聽聞。
這種以日常生活、風景、人物或戲劇等為主題而創作的木版畫或手繪作品,不僅訴說著當下的「浮世」(現世)風景,也成為三百多年後窺探日本輪廓的方式之一。
您想知道在數百年前,有哪些動人絕景感動了繪師,而以藝術捎成跨越時空的繪作嗎?一起踏進連結古今的浮世繪場景吧!
富士川 (靜岡)
「日本三大急流」之一的富士川,以128km之長連結長野、山梨、靜岡三縣,也扮演著自古以來,連結山梨與静岡這兩座各踞富士山東、西城市的水運交通。
由於歷史悠久,在日本詩歌集《萬葉集》當中便記載著讚嘆富士川與富士山的和歌,由富士山往富士山眺望的傍晚景致,也化為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中的赤富士模樣,雪化妝的秋冬模樣更是增豔畫作色彩,是頗具代表性的富士山浮世繪。
錦帶橋 (山口)
跨越於山口縣錦川上的五連拱橋「錦帶橋」,是日本三奇橋之一。
寬達30m的錦川,自古以來即因水患不斷、橋樑頻毀而深受困擾,直到1673年由岩國藩主吉川廣嘉興建了錦帶橋,才得以長久聯繫起錦川兩端。五連拱造型的錦帶橋,長193.3m、寬5m,以不使用釘子而仰賴傳統木構造技術聞名。
優美的形狀在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諸國名橋奇覧》〈すほうの国きんたいはし〉(周防國錦帶橋)中登場,錦川、錦帶橋、岩國城、山岳,勾勒出遠近層次鮮明的風景。
薩埵峠 (靜岡)
薩埵峠,素來擁有「東海道第一絕景」美稱。
座落在靜岡市清水區的由比、興津這兩處於江戶時代都擁有同名宿場的地區之間的薩埵峠,是一處斷崖懸壁地形,為江戶時代東海道的知名險峻路段。
儘管陡峭萬分,由山脊之間眺望腳下卻可將日本最高的富士山、日本最深的駿河灣絕景盡入眼簾,其陡峭坡度、山海相映的景致,也是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由井 薩埵嶺〉中所描繪,既緊張萬分又雄偉壯觀的絕景。
【地址】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由比西倉澤
【交通方式】從JR興津站步行1小時
【官方網站】http://hellonavi.jp/detail/page/detail/1574
三條大橋 (京都)
歌川廣重作品《東海道五十三次》,以東海道的江戶〈日本橋 朝之景〉出發、京都〈三条大橋〉為終點。
勾勒東海道沿途豐富表情,座落於京都三條通上、跨越鴨川的三條大橋,自古以來就是會合、等候的地點,也是《東海道五十三次》作品中少數僅存且仍位於當代生活中心的歷史景觀,儘管橋樑或許早非原物,那彷彿與昨日牽絆未曾斷卻的歷史,卻令人不由得在三條大橋的眺望中,感受思古幽情。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中島町
【交通方式】搭乘市巴士到三条京阪前站下車﹑京阪電車 三条站下車
【官方網站】https://kanko.city.kyoto.lg.jp/detail.php?InforKindCode=1&ManageCode=3000046
御坂峠 (山梨)
由甲府盆地望向河口湖的靜謐景觀,無論古今都是令人為之駐足的絕美風景。
藍天下,冠著薄薄白雪的富士山矗然而立,湖面則倒映著富士山的秀麗輪廓,平靜的湖水如鏡無波,雪化妝的模樣與色彩刻意營造出富士山在虛與實之間的不同魅力。
畫面中,遠方的小村落、小舟,以及遠近起伏的山巒,更為葛飾北齋這組由河口湖勝山聚落湖畔所眺望的浮世繪《冨嶽三十六景》〈甲州三坂水面〉營造出獨特的鑑賞趣味。
【地址】南都留郡富士河口湖町河口2739
【交通方式】從富士山河口湖站搭乘往天下茶屋的巴士,在終點下車
【官方網站】http://www.yamanashi-kankou.jp/kankou/eat/tenka_chaya.html
時間,堆疊歷史。歷史,傳承文化。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浮世繪作品,在珍貴、稀有的現存絕景中,成為彷如對照組的「原本」,讓處於現世的你我得以藉以懷想、窺探昨日景觀,不僅獨一無二,更是任何人工、刻意營造的後世風景所無以替代的歷史珍寶。
-----------
引用聲明:本文為2018年2月27日公開於絕景日本所連載之專欄文章〈穿越時空走進浮世繪!探訪江戶時代日本人眼中的絕景〉,圖文均經網站許可由作者自由轉載,隨文附上原文連結以提供讀者檢閱。
留言列表